


「藝圃」是一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蘇州市的傳統園林。
傳統園林與庭園式建築雖然歸屬於人類所創造的文化之一,但是園林中的絕大多數景觀畢竟皆為自然之物。園林可以被看為都市中的桃花源,處於人工物與自然物之間的模糊曖昧狀態。蘇州的傳統園林保存了傳統江南的審美意識、自然觀以及價值觀。植物、山石以及亭台的巧妙融合,營造出了非凡的詩情畫意。
例如,在人工砌築的白色牆壁上,留下了苔蘚、藤蔓這些自然物的痕跡,由於植物痕跡的存在,白牆所產生的留白之美被烘托了出來。人造物與自然相結合,草木佈置的混沌感,景物之間的變化與山石堆疊的無序感,注重於朦朧的意境感而不注重形式感,引發觀者對於所看到的景物能夠產生無限遐想。
我在2017-2018年間多次拜訪此園林,通過對於這座園林的深入觀察與思考,將園林中的人工與自然的「形」進行抽離,將其符號化並且應用在圖形與明朝字體的設計之中,最終將其以品牌形象再造的方式進行輸出。此外,現有的識別系統中存在許多設計上的缺失,導致遊客無法獲得最佳的遊園體驗。通過將遊客在入園前,園內,出園後所見的視覺物以及所獲取的物品進行重新思考與再設計,希望藉此不僅能夠重新提升遊園的體驗感,同時也能够讓遊客感受到設計力介入傳統文化的保存和繼承時所能够帶來的新鮮的力量。

「藝圃」的標誌由為其設計的標準字形而來,在字形的細節處融合了園林中的竹與山石的符號性形狀,羅馬字的調整亦如此。

整個品牌識別系統中所應用到的文字均進行了重新設計,並將整個字體集合命名為「蘇明朝體」


疊石,草木,屋宇,池水和曲橋是園林中的五個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也因這五種自然物和人造物的融合形成了「藝圃」園林獨特的優雅和詩意美感。將這五個元素簡化成基本的圖案,並應用在所有的識別設計之中。

門票是遊客進入公園前唯一得到的印刷物,所以門票在視覺上的設計應當與園林的環境進行統一。 對於現有門票上的所有信息進行梳理,將信息按照其重要度進行分類,並且刪除冗余的信息,並按特定順序進行重新排列。通過重新設計門票上的園內地圖,提升地圖的利用率以及使用體驗。

當中國古代的造園師對於園林的景觀進行佈置時,會將觀客的移動路線作為一種時間軸,按照「起承轉合」的方法進行景觀佈置。 因此,遊客在園內移動時可以感受到風景變化所帶來的動態感。我參照既有的文獻資料將藝圃景觀之間的關聯性進行研究,將研究的結果應用在新的指標導視系統的設計之中。





將用於字體的竹子和山石元素重新繪製成符號,並將其替換下了表示景點順序的數字符號。 與直接使用數字來標示景點的順序相比,這一種符號使用了更加溫和的方式來傳達訪問者其位置的信息,並且在視覺上可以更好地與周圍環境融合。



